感应熔炼设备与上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采购成本的变化。若上游产品如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将会导致感应熔炼设备关键组成部分中频感应电源的价格变动,进而对相关设备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感应熔炼设备的下业广泛,主要包括汽车零部件、高铁及铁路器材、机械、清洁能源、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因此,下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拉动作用,其需求变化直接影响感应熔炼设备行业的未来发展状况。目前,国内感应炉的中低端装备普遍存在能耗高、稳定与安全性差、自动化程度较低、整体装备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客户对设备稳定性、节能性、安全性的要求。
感应熔炼设备的生产始于瑞典于 1899 年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炉,感应电炉在 20 世纪 30 年代,被广泛用于黑色和有色金属的熔炼。二战后,接着迎来了工频感应炉的时代,由于工频电炉可以直接与 50Hz 或 60Hz 的主电网连接,工频炉作为铸造行业内的熔炼设备经历了一段迅猛发展时期。此后,感应熔化在铸造行业逐步成为冲天炉经济可行的替代技术,同时也可以取代绝大部分有色金属熔化用的燃气或燃油炉。
感应熔化在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静态变频电源技术的发展而获得新的重大突破。随着可控硅技术的引入,感应电炉的变频转化效率由原先的 60%-80%提升至 97%-98%,同时实现了更高的操作可靠性和开机率。和工频炉相比,中频炉功率密度大约是工频炉的三倍,而且无须残液,熔炼过程也不需要降低功率,能够保证以恒定功率运行。
随着近年来汽车零部件、机械、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铸件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铸造行业已成为感应电炉应用的主要领域。比起冲天炉,因中频感应炉在铁水的化学成分和温度上可控,熔炼出的铁水硫含量及炉渣粉尘等有害物质少,更加节能环保,目前已基本取代冲天炉成为铸造车间的一种标准熔化设备。
我国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自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发展阶段,并主要应用于机床、汽车、拖拉机等制造业。我国的感应加热技术集中在工件表面淬火,而熔炼和透热方面的应用较少。
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自主开发了第一台并联式晶闸管中频电源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 世纪 90 年代,国外的一些知名感应电炉厂商如美国应达和ABP 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国外感应电炉的产品技术含量高、电源功率和炉体吨位较国内一般厂商大、产品系列广泛,因此国外品牌的中频感应炉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快占据了我国很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感应炉的中低端装备普遍存在能耗高、稳定与安全性差、自动化程度较低、整体装备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客户对设备稳定性、节能性、安全性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高铁、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下业对特种金属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特种金属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耐高温、耐蚀性能或某种特定的环境适应性,是航空航天、动力、能源、化工、机械、冶金、电子信息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特种金属材料的生产是设备与工艺的结合,而先进的特种金属熔炼设备是特种金属材料生产必须的平台。金属熔炼设备多为非标准定制化产品,熔炼设备企业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逐渐向特种金属熔炼方向拓展,为特钢、精密合金、电热合金、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等特殊合金的制造提供特种金属熔炼设备。
真空感应炉在生产高温合金领域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由于在真空下熔炼容易将溶于钢和合金中的氮、氢、氧和碳去除到远比常压下冶炼更低的水平,同时可在熔炼温度下将铜、锌、铅、锑、铋、锡和砷等杂质通过挥发去除,且可控制合金中所需的铝、钛、硼及锆等活性元素成分的加入。因此经真空感应熔炼的金属材料可明显地提高韧性、疲劳强度、耐腐蚀、耐高温性能以及磁性合金的磁导率等多种性能。
随着特钢行业的快速发展,产能集中化、钢厂规模化,要求熔炼设备的能力与之发展相匹配,因此,对中频感应炉的吨位和熔化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产品的设计和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大吨位电炉在能耗上和综合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炉体有往更大吨位、更高功率发展的趋势。
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高效、安全”将逐渐成为感应熔炼设备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随着下业对感应熔炼设备、操作人员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感应熔炼设备的高温金属液的漏炉防护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持续研发引入漏炉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增加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且研发更可靠的预防性保护技术。同时,水冷却系统在设备的安全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需要持续研发水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监控和保护。
目前国内的感应熔炼设备企业存在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情况,特别是缺乏能够自主研发制造能够精炼如高温合金等特种金属材料的设备厂商。国内中频感应炉企业主要面临美国应达、ABP 的竞争;真空感应炉主要面临康萨克和ALD 的竞争;这些国际竞争对手的产品拥有电源功率大、电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等优势,在综合技术水平的竞争优势下,国外厂商的产品附加值较高,且能够向高温合金的精炼方向进行延伸。
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和控制、装备自动化、新材料、新工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金属的冶炼、铸造和锻压过程趋向数字化和精密化。感应炉将由模拟化、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将其融入热处理或熔炼铸锻过程,不仅减少资源浪费而且还实现生产工业节能,能够在自动化控制下进行清洁绿色生产。因此,金属熔炼设备未来将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演进。
在感应熔炼设备制造领域,技术难度较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市场基本被美国应达、ABP 等外资品牌所占据,国外客户在可控硅等主要原材料品质和产业规模上均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在感应熔炼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在尖端产品领域处于垄断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上述厂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国内高端市场。目前国内能够生产技术难度较高的感应熔炼设备企业为数不多,而大量感应熔炼设备厂商的产品处于能耗不经济、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自动化程度较低、附加值不高的水平,难以顺应“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高功率、大吨位”和“绿色、高效、安全”的行业发展态势。
随着国内感应熔炼设备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广德因达、杭州四达、新研工业为代表的少数几家企业着力于技术创新,不仅能够生产高技术难度的产品,产品性能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国内优势企业与国际巨头相比成本低、贴近客户、反应灵活,在竞争中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这些企业通过市场竞争、集中优势资源,未来将逐渐追赶、替代、超越外资品牌。众多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单一重复生产的中小企业,无力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品档次,不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经济发展形态要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节能是感应熔炼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能够自主研发生产出高效节能具有高附加值的感应熔炼设备企业为数不多,而大量的制造商集中在附加值不高、产品能耗较高、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的中低端市场。
2)我国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短流程电炉炼钢”工艺的推广,进而有利于提升中频感应炉的未来市场空间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46 号)实施后,我国将大幅提高钢铁置换比例,该政策明确了退出和建设冶炼设备均为电炉的项目,产能可进行等量置换,我国钢铁行业对于电炉炼钢的置换政策较为宽松,对于短流程电炉炼钢持鼓励的态度。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6 号)提出:力争到 2025 年 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 10%以上,确保 2030 年前碳达峰,打造 30 家以上智能工厂,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 15%以上。在国家大力发展短流程炼钢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电炉钢的产量占比将持续提高。
3)航空航天、核电、燃气轮机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带动高温合金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真空感应炉产品的推广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核电、燃气轮机等行业的不断发展,下游领域对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目前真空感应炉是作为高温合金精炼的主流设备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高温合金需求,我国高温合金的产能也将持续扩充,随着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产能的不断增长,真空感应炉未来也将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铸造和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下游企业将会持续进行生产线的技术升级改造,并推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频感应炉相比于传统的高炉、转炉炼铁,未来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感应熔炼设备制造商普遍存在体量偏小、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的质量、能耗指标、安全性能及稳定性等核心技术指标参差不齐、竞争无序等情况,且相比于美国应达、ABP、ALD 等国际先进的设备制造商,国内厂家在同等规格的产品上仍具有一定的技术差距。此外随着我国高温合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上游真空感应炉配套厂商的研发、生产及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量偏小的企业往往无法持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并缺乏国际竞争力。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领域的不断发展,特钢及高温合金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进而对于高端金属精炼设备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厂商也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攻克高难度的金属精炼领域新技术和新产品,未来行业内企业将持续面临国内外新兴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更新迭代,行业内企业将产生进一步分化。
随着我国新材料、军工、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金属熔炼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限于技术、资金等方面壁垒,中国金属熔炼设备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金属熔炼设备制造企业还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的生产上,有实力能够同时实现金属熔炼、精炼设备生产的制造企业较少。
感应熔炼、精炼设备由于其产品的定制化程度高、技术规格和标准较多,核心部件的感应电源、感应炉体以及成套设备的关键工艺设计和流程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感应电源的功率大小、感应线圈及炉体的优化设计以及成套设备的系统化集成等方面。因此对于行业内企业的产品经验、核心技术、生产工艺、集成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感应熔炼设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