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福镇位于沈丘县南部边沿,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4.9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全镇地势平坦,地面沟、渠、井密布,适耕性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大葱、大蒜、棉花为主,是周口市黄牛饲养10强乡镇之一。
留福镇原本无名。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因得罪奸臣,伍子胥和楚国太子建为逃避追杀曾在此短暂藏匿。人们便认为此地藏过龙、卧过虎,乃吉祥之兆,故取名龙虎集。然龙虎集既是藏龙卧虎之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后来的各国争雄时期,这里战火不断,人们苦不堪言。为了能够安居乐业,这里的人们便将龙虎集更名为留福,取“留住幸福”之意。
从一个无名小村到龙虎集,再到留福,名称的演变显示了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所经历的苦难和辛酸。龙虎集也罢,留福也好,都只是一个名称,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然而,上世纪中叶以前,留福一直空有虚名。人们要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过上称心如意的美好生活,仅仅给居住地取一个好的名称是不够的,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才能,需要一个以民为本、和谐发展的美好时代。
很少有人知道,留福镇有一块“飞地”位于安徽省境内。所谓的“飞地”,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留福镇的这块“飞地”位于安徽省临泉县张营乡武沟行政村,地虽是河南的,但却不和河南毗连,因为四周都是安徽的土地和安徽的人家。居住在这里的12户60多口人平日里用的也是安徽的水、安徽的电和安徽的手机号,但他们的户口本上却清清楚楚显示着他们是留福镇姜营行政村人。
姜营行政村位于留福镇的东部,下辖高庄、郭庄、李庄及武沟4个自然村,东南部与张营乡武沟行政村毗邻,中间隔了一条汾泉河,以汾泉河上的东武沟防洪闸为界,河西属于河南省,河东属于安徽省。
“小武沟”归属于河南省沈丘县留福镇姜营行政村武沟自然村,却又在安徽省临泉县张营乡武沟行政村内,3个“武沟”就这样“纠缠”在了一起,乍听上去,很容易让人糊涂。
虽然长期生活在安徽村庄的包围之中,邻居都是安徽人,但“小武沟”人在心理上对河南更有认同感,对待自己的身份问题更是毫不含糊。“用的是安徽的水和电不假,可咱到底还是河南人。”王素琴这样对我们说。
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块河南的“飞地”?随行的姜营行政村党支部也说不清楚,“历史遗留问题吧。”
如今的留福镇名副其实。这里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稳定,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还有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谋生,给家乡带回福音,被誉为“中州名镇”。
沈丘永达高频设备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坐落于留福镇小陈营行政村,属于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自创立以来专业致力于感应加热设备的研发、制造,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同时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在感应加热领域内位于国内先进行列,并于2004年8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产品有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超音频感应加热设备、超高频感应加热设备、中频感应透热设备、中频熔炼设备、感应焊接设备、电磁感应加热设备、淬火机床、全封闭冷却设备等。目前公司共有83个办事处,遍布全国各地,产品销量全国第一,并出口到欧、美及东南亚地区。
留福镇的冰糖肘子远近闻名。李东是留福镇上做冰糖肘子的有名厨师。见到李东时,他正在用铁钎插着一个肘子在火炉上褪毛。说起自己制作的冰糖肘子,李东一脸骄傲:“你们来的不是时候,中秋节前夕,店里摆满了做好的肘子,门口停的车那是一辆接一辆。”
李东的冰糖肘子是在1983年浮出留福镇的,和许许多多的传统美食相比,它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独特的风味。“很多外地游客来到留福镇,如果吃不到他做的冰糖肘子,就会觉得很遗憾。”
形和色互为配合,甜和咸完美融合,肥肉爽滑不腻,瘦肉酥烂可口,冰糖肘子果然是一道名不虚传的美食。
沈丘县依宏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专业从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聘请果蔬专家(高级农技师)为农技顾问,注册有“依宏”商标。建有集办公、生产、贮运、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配备有电脑、农残检测、产后包装设备等。是留福镇最大的专业合作社。
留福镇武营行政村以肉牛养殖和加工作为突破口,于2012年成立了沈丘县馨园养殖有限公司。公司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现已建起了一个可存栏3000余头肉牛的育肥场,其中标准化牛舍8栋,牛舍面积约为13650平方米,存栏量为3000头左右。饲料车间及拌料车间1200平方米,秸秆青贮池3个,17640立方米,现代化碎草机10台、拌料机设备一套、电子配料系统一套,实现规模化、现代化饲养。
养殖场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彩钢棚体,冬暖夏凉,肉牛育肥条件适宜。经过经验积累与技术借鉴,已形成一整套较科学的肉牛养殖体系。该养殖场的建成与发展对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这里交通便利,邮政电信方便快捷,商业外贸发展迅速,医疗设备先进,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暖气片加工、焊接、纺织、包装等方面,吸纳了不少富余劳动力,上世纪90年代被誉为“中州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