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公司“睿思芯科”今天宣布,推出其高性能RISC-V向量处理器,首个落地场景为DSP。本次其发布的新一代RiVAI V系列DSP IP,首次将向量处理器引入专业音频DSP领域,瞄准高品质音视频需求,是全球首个面向专业音频市场的高性能RISC-V处理器产品。
睿思芯科(RiVAI)创始人兼CEO谭章熹博士表示,“RISC-V架构有极大潜力用于开发串行向量并行的高性能处理器,本次发布的新一代RiVAI V系列DSP IP,证实了这一技术突破应用在DSP领域时的优秀表现,和睿思芯科将先进的芯片技术落地的能力。”
谭章熹接受钛媒体App独家专访时强调,今年睿思芯科会持续发力,近期会有多款基于RISC-V的高性能多核处理器面市。
DSP,又称数字信号处理器,主要用于快速的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具有高速、灵活、可编程、低功耗等特性, 通常由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制程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电信、音频处理、数字图像处理、雷达、声纳等领域,以及消费电子产品中。目前,美国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高通等企业是DSP领域的头部。
RISC-V则是第五代精简指令集,也是一种开源的芯片架构,具有精简、开源、反应速度快等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X86、ARM架构高价授权费、定制化困难的难题,可以用于开发更适应特定产品和需求的独特芯片。根据Semico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基于RISC-V架构的CPU出货量将超过600亿个。
一般来说,市面上多数的DSP都是采取VILW指令集,以提供并行处理能力。而把DSP和RISC-V向量指令系统结合在一起,睿思芯科的这款新品属首次。
谭章熹对钛媒体App表示,这次睿思芯科团队把运行在超级计算机的向量扩展指令,通过RISC-V架构应用于新的DSP处理环境中。“用单一RISC-V指令集开发的DSP IP,在垂直领域算力、可扩展性、软件易用性上有了重大突破。”
睿思芯科创立于2018年,是一家提供RISC-V高端核心处理器解决方案的公司。公司创始人谭章熹毕业于世界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承RISC-V奠基人David Patterson教授,是RISC-V原创项目组成员,此前曾创立激光雷达芯片公司OURS,2021年初被美国自动驾驶企业Aurora以一亿美元价格收购。
目前,睿思芯科主要开发基于RISC-V指令集的处理器IP核、SoC以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应用于智能穿戴、边缘计算、传感器融合和AI加速等算力需求。公司现已经与多家国际芯片巨头达成合作,并成为大客户主流产品核心供应商。
2021年9月,睿思芯科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字节跳动及高瓴创投领投,联想创投、双湖资本、水木投资集团、真格基金、北极光创投、百度风投等机构跟投。(详见钛媒体App前文:《对话睿思芯科创始人谭章熹:RISC-V有望全面替代ARM,预计到2024年行业大爆发》)
相比于市面上的旗舰芯片,如今,睿思芯科推出的RiVAI系列DSP产品,在EQ算法(4.7倍)、降噪算法(3.6倍)、电池续航能力(2.1倍)上都有较大提升。同时,单位面积功耗仅达到行业旗舰的59%。包括运算单元、还是运算精度、存储空间等技术上,睿思芯科新品都有一定的革新。
不仅如此,在谭章熹看来,新的RiVAI DSP使用整数/定点新架构,并搭配睿思芯科R系列RISC-V CPU IP,通过超标量架构保证高实时性、高可靠性,从而让新的产品获得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小的面积(成本),即提升了PPA。
“相对于之前的产品来说,我们的DSP,用更低功耗、更强的运算能力,实现更高精度的效果,而硬件的开销会更低。”谭章熹对钛媒体App表示,从并行处理能力上看,它超越了行业头部企业的高性能系列产品,还媲美了其他低功耗系列产品。
钛媒体App了解到,一家头部客户的音频案例中,睿思芯科仅用几条自定义指令集,用极低的硬件开销,将LC3音频算法的处理效率提升至原方案的11倍,通过性能压制进行了方案替代。
据悉,DSP IP产品已在国际知名头部客户产品中完成芯片集成与验证,并进入量产阶段,本次发布标志着该突破性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目前已进入第二代产品开发阶段。
“我们推出RISC-V DSP产品,不是要对标ARM架构的产品,而是要做Arm之前做不了的事情。”谭章熹告诉钛媒体App,RISC-V诞生之初,可以应用于垂直领域。而此次切入向量,将RISC-V应用于音频DSP领域,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
在谭章熹看来,一直以来,高性能处理器真正落地应用时对开发人员的挑战往往较高,而睿思芯科团队基于RISC-V架构,提供了完备的工具链与生态系统——自主研发的GCC/LLVM编译器、丰富全面的SDK(DSP算法库、数学库、NN库等)以及成熟的IDE开发环境和调试手段——保证软件开发人员使用时能够得心应手,也能做到快速移植。
谭章熹透露,产品研发过程中,睿思芯科 IP产品线的各个产品在包括TSMC(台积电)、UMC(联华电子)、GF(格芯)、SMIC(中芯国际)等多个晶圆代工厂的深亚微米先进工艺进行投片,完成RISC-V处理器IP的硅验证,保证芯片成功量产。
接下来,睿思芯科通过高性能、高端旗舰DSP IP,推动RISC-V进入发行验证、开放、商业化落地阶段。
“从商业价值上来说,我们一定是比ARM架构产品更灵活,主要原因是RISC-V指令集架构开源、可扩展性强,站在客户角度来说,属于花同等的钱、办更多的事。”谭章熹指出,在边缘端侧处理器产品中,RSIC-V已被证实成功。
“我非常清晰的认识到,RISC-V真正落地得有差异化,要想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一定是要高端化、旗舰级别。低端产品处于红海市场,这个生意会很辛苦。”谭章熹认为,为了提升更高的毛利率,睿思芯科可能短期还是要保证产品落地、客户供应,而非大规模低价换市场。
谭章熹表示,公司先进技术产品还在和选定的高端客户进行合作落地,在完成技术验证后也会逐步向行业更多客户开放。
实际上,RISC-V用4年的时间,走完了ARM架构前期10年所走的道路。目前,RISC-V技术正处于技术落地阶段,包括英特尔、苹果、阿里、字节跳动等巨头都已参与到RISC-V生态中,推动RISC-V技术生态走向成熟。
谭章熹强调,睿思芯科将在RISC-V高端处理器领域不断往纵深探索,即将推出面向更广泛市场的下一代多核高性能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