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案」是 36 碳围绕“双碳与ESG”推出的案例解读栏目。我们希望解决“碳中和”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对企业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等代表项目的一线走访,记录“优等生”的减碳成果,回答“谁在做、怎么做”的问题。
「碳案」第九期,我们来到山城重庆,探访了这里的美的楼宇科技重庆水机工厂。这是美的集团首个零碳数字工业园,也是美的打造多个数字化零碳化样板工程之一。在这里,一场硬件设施更替和数字技术应用相互融合的绿色低碳实践已经发生,并形成了聚焦工业、医疗等不同领域的全场景低碳行业解决方案。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座高水平数智化的现代零碳工业园区,曾经是一片充满年代感的老工厂,不仅拥有20年的历史,还见证了中国离心机产业的崛起。关于这个老园区如何“蝶变”成为碳中和数字化样板,请跟随36碳的脚步一探究竟。
3月的山城重庆,乍暖还寒。不久前,位于这里的一座工业园区正式官宣实现碳中和。在零碳工业已成为产业大趋势的背景下,这家新获认证的碳中和工厂——美的楼宇科技重庆水机生产基地,将会有何特色和不同?带着这个疑问,36碳进行了实地探访。
一块块绿色玻璃与灰色光伏组件交错排列,镶嵌在楼宇墙体之上,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这是美的楼宇科技重庆水机工厂办公大楼的光伏幕墙,可以将太阳光转化为工业园区所需的绿色电力,所有的能耗数据会通过终端被传输到云端,清晰地显示在楼宇智慧运营中心IOC系统上。
这座外观科技感十足的建筑,正是美的重庆水机工厂零碳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眼前的这片美的首个零碳数字工业园区,其实是一座拥有20年历史的老厂区,曾经见证了中国离心机产业的崛起。
在国家推行“双碳战略”背景下,千行百业都在积极推行数字化低碳转型,降碳零碳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建筑楼宇的碳排放占比近60%,其中有31%以上的碳排放来自工业园区。推动绿色工业制造已经成为通向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
对于身处工业低碳转型浪潮中的美的而言,如何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布局和落地“硬件+软件”的数字化零碳能力,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1年,美的中央空调更名为美的楼宇科技,入局智慧楼宇行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美的楼宇科技已经从原来的设备销售,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并形成了聚焦工业、医疗、园区、基建等不同领域的多元化全场景低碳行业解决方案。
36碳此次探访的重庆水机工厂,正是美的打造多个数字化零碳化样板工程之一。在这里,一场硬件设施更替和数字技术应用相互融合的绿色低碳实践已经发生,并将持续向纵深推进,向更广领域辐射。
“这是楼宇智慧运营中心IOC。”美的楼宇科技水机产品公司工艺负责人王晓峰告诉36碳,在这里可以随时看到整个工厂园区的综合、安防、生产、能源、碳排态势。王晓峰轻触手中的遥控面板,屏幕上立刻显示出生产车间内的行为数据。“我们在这里可以直接看到车间工人有没有按照规范佩戴安全帽,货车在厂区内行驶是否遵守交通指示,有没有超速驾驶等。”
如此智能化的低碳生产和管理体验,幕后的“神经中枢”是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iBUILDING。2022年,美的楼宇科技发布了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而该平台中的碳管理系统,则是作为工业园区低碳转型的数字化底层能力支撑。
除了动态实时监测,iBUILDING平台还可以打通园区内光伏、充电桩、生产设备及楼宇自控等各个系统应用,融合连接工厂的人、机、料、法、环等众多因素。尤为值得一提的是,iBUILDING采用数智低碳运营,建立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据王晓峰介绍,重庆水机工厂采用智慧能源运营管理后,能源使用效率整体提升了10%。
谈及iBUILDING的可再生能源资产管理,美的楼宇科技研究院数字化业务架构中心负责人王坐中说:“我们致力于最终的物联网平台,不仅是连接所有的能源生产侧设备,还可以与用能终端进行互联,最终实现能源看板、设备监视、能耗优化、报警管理的统一,这是我们在零碳产业园内对数字化平台的最终形态设计。”
事实上,iBUILDING系统在重庆水机工厂的应用路径,只是该平台助力工业数智零碳发展的一个样本。iBUILDING的“未来”是助力更多类型的工业企业,乃至千行百业走向碳中和。王坐中告诉36碳,美的楼宇科技基于自身暖通空调、新能源、数字化等优势业务的考量,在工业领域方向首先推动工厂的零碳改造。“未来,美的可以为工业提供场景的解决方案,例如智能制造、智能照明、智慧物流。利用数字化平台+硬件设施的手段,可以创造更多样化的用户价值。”
对企业而言,减碳、零碳的第一步,是清晰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数据和能源数据。在工业低碳转型实践中,很多企业面临着共性的难点和困境:碳盘查难、碳减排难、碳资产管理难、碳管理专业人员与工具缺失等。为帮助企业解决在碳数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难点,iBUILDING“对症下药”,通过对建筑或园区内碳排放、碳减排、绿色能源以及碳抵消数据的监测、分析与诊断,不仅能为推进低碳零碳园区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还能够为园区运维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制定碳管理目标的策略和清晰可落地的建议。
“美的楼宇科技通过打造iBUILDING碳管理系统,专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个性化的企业碳管理工具。”王坐中介绍,iBUILDING碳管理系统包含组织碳盘查、产品碳足迹、碳减排管理、碳资产管理四大核心维度,打通全业务流程,可实现碳排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无论是控排企业还是非控排企业,都可以通过该平台对月度或不同区域的碳排放进行针对性管理,从运营层面持续对碳排放目标与路径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实现企业能耗结构的优化。
随着全社会践行“双碳目标”,零碳相关市场也随之兴起。与市场上传统的碳管理工具相比,iBUILDING碳管理系统具体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总体来说,更低成本、更省心力、更灵活可复制是该系统在零碳市场上的“拳头优势”。据介绍,iBUILDING的定制化比例更低、交付时间更短、可扩展性更强,可以根据企业组织架构而相应变动。另外,通过便捷调用碳盘查模板,沉淀自身碳盘查方案,可以实现快速复用,并可按需变更碳管理方案——这更符合企业动态碳管理的实际情况。
从数据上来看,从规划到技术、再到减排和资产配置,通过提供全链路数字化碳管理服务,iBUILDING可提高管理效率3至5倍、间接减排8%至15%。
在美的楼宇科技重庆水机工厂办公大楼对面,有一排专为新能源车提供的智慧充电桩。这里的“智慧之处”在于,这些充电桩不仅可以自动识别新能源车并开闸起降,而且在充电过程中,车主还能随时在手机上查看充电状态,IOC系统也能够实时更新显示充电桩的整体使用和闲置情况。
沿着这片充电桩区往工业园区深处去,一路上都能看到两侧的太阳能路灯——这是在办公楼光伏幕墙之外,重庆水机工厂的又一新能源项目实践。在开源降碳、新能源技术应用方面,王晓峰介绍,重庆水机工厂在办公楼宇、厂区屋顶开发分布式光伏以及储能一体化项目,新建5MW分布式光伏系统,二期建成后,光伏发电将达到每年620万度,绿电占比55%。更重要的是,这项措施每年能减少碳排放5323吨。
“在光伏存在昼夜波动性的当下,配套的储能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碎片化和波动性,让不管太阳见与不见,电就在那里。”王晓峰说。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座看上去高水平数智化的现代工业园区,曾经是一片充满年代感的老旧工厂,拥有20年的历史。在2022年华南地区限电的背景下,原有工厂由于设备老化、年代久远等原因,能耗高,产能效率受到极大干扰,一场旧貌换新颜的绿色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整座园区的改造分为绿色能源、设备替换、精益数字化管理、零碳认证四大部分。”王晓峰介绍,该工厂的零碳路径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改造四个阶段。
事实上,重庆水机工厂在绿色升级改造过程中,打出了一套硬件设备更新迭代的“组合拳”。比如,采用自主生产的高效蒸发冷机组替代原有的暖通机组,每年节电11.2万度;使用高频感应加热代替热风加热、高频焊代替火焰钎焊,每年节电9000度,节气2000方。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而言,大量碳排放来自于生产车间。因此,该工厂从生产工艺到产品管理,采用了大量的减碳措施。据介绍,原材料切割环节被替换为等离子无限回转技术取代传统物理切割,可以避免铣刀带来的能耗;采用DR数字探伤取代传统胶片,可以消除重金属污染;以及整机测试环节同型号批次标准机合并测试项,这些细节的改变共同推动工厂实现减碳降碳,加快迈向碳中和的步伐。
在工厂的离心机生产车间,36碳见到了中央空调离心机的全链路生产过程。在靠近车间出口处的右手边,一个闸门正在缓缓下落,王晓峰指着里面的设备介绍说:“这是油漆烘干房,以前是用电+热的方式烘干,现在利用空压机产生的废热来烘干设备,一天可节约700度电——相当于一个正常四口之家两个月的用电量。”
走出生产车间,这次探访之旅告一段落。但在这片工业园区,依旧会持续上演着美的楼宇科技在低碳化、数字化领域深耕的生动故事。这套实践自重庆水机工厂的“硬件设备+数字科技”软硬结合的零碳智慧工业解决方案,也将走向更广更远的领域和行业,步履不停地抵达碳中和目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